10月21日下午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勇教授在C404教室做了一场题为“书信·短信·现代性”的学术报告。文学院 120多名员工聆听了报告,报告会由吴春平副教授主持。
赵勇教授从书信与短信的存在状态、时空距离与书信经验、时空压缩与短信体验、不能承受的短信之轻四个方面介绍了书信和短信的区别。赵教授认为,书信行走于一个真实、持续的时间和空间中,也记录和体现了农业社会或工业社会的生活节奏,是在一种实体的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产物。托夫勒曾把“短暂性”看作是现代生活的基本特征,赵教授则把短信看作是这个“短暂性”时代的美学形式,其基本特征是短暂、迅速、即生即灭。赵教授指出,全面提速让人们的情感方式、表情达意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,所有这些变化都指向了一种崭新的体验——现代性体验,人们对时间和空间也有了全新的体验。
赵教授认为,书信的慢,让人们的情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生发、渐渐膨胀,这种情感体验能够进入记忆之中,也变得更有分量。短信的快,对人们的情感活动造成一种屏蔽、麻醉、删除或稀释,它的构成方式和运行方式让人们更有效的遗忘它。而书信的终结其实是一种古典性经验的终结,也是一种深度情感模式的终结。在短信的蔓延中,人们体验到的却是一种叫做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的东西,它削平了深度模式,将人们带入到一种轻盈的存在状态。报告会的最后,赵教授对员工的提问作了详细解答。
赵勇教授的报告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学术前沿性,使同学们对两种典型的人际交流渠道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反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