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1日上午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、《文学遗产》副主编、博士生导师刘跃进研究员在文源楼407教室作了一场题为“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”的学术报告。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全体教师,古代文学研究生和08级汉语言文学的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报告。
刘跃进研究员首先以《古诗十九首》的研究为例谈了文学史研究的方法问题。他介绍了学界对于《古诗十九首》成于何时的三种观点:两汉之际、东汉时期和六朝时期。刘研究员表示不赞同《古诗十九首》为曹植所作这一观点。他结合西汉、东汉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,认为三曹中的很多作品是逃往江南的文人所作。他还重点谈到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对韩柳古文运动独特的研究方法,指出一般的研究多会针对“韩柳为什么发动古文运动”这一问题入手,而平冈武夫另辟蹊径,从研究韩柳集团内部结构入手,结果发现韩柳集团多是北方人,对以南方音系为基础的切韵很不适应,文化心理才是韩柳发起古文运动的原因。
接着,刘跃进研究员就“如何走进历史、走出历史”阐释了自己的文学史研究观念。他认为,走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历史,走出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。针对目前学术研究“一代不如一代”这一问题,他结合自己读书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王国维员工江亮夫的例子,认为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周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等这类古书要认真看,反复看,夯实文学基础。刘跃进研究员还谈到了学术研究的目的。他指出,学术研究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,不能为研究而研究。
刘跃进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上、中古文学及文献研究,成果丰硕,出版《中古文学文献学》、《玉台新咏研究》等学术专著十余部,在海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,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多项,曾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。刘跃进研究员本次阐释的文学史研究的方法、观念和目的,拓展了在座师生的学术视野,使大家受益匪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