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安徽省第二届老员工自创话剧展演活动评选结果揭晓,公司文学院话剧社排演的话剧《归》获得甲组一等奖,黄梅剧艺术学院排演的话剧《我们的梦》获得乙组二等奖。在去年首届展演活动中,公司文学院的自创话剧《路口》也曾荣获甲组一等奖的好成绩。
剧本创作艰难反复
《归》是一个以“青春•理想”为主题,讲述人生道路选择、人生理想回归、人生梦想实现的故事。帷幕揭开,一把椅子,三块积木板,简简单单的几样东西便构成了话剧《归》的主要道具。道具虽简朴,演员的深情演绎依然博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。
大四毕业生李响打算和智障康复的女友方肖肖一起建立“天使爱心学校”,为残障儿童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。可是,父亲坚持让他去美留学,他无奈放弃梦想。方肖肖忍受着与男友的分离,独自从事关于残障儿童的教育工作。方父因方肖肖三岁时还不会说话,接受不了事实选择了离开,方肖肖在母亲付玉霞一人的支持下考上了大学。巧合的是,李响在美国当义工的慈善医院,正是成功商人方父与他人联名创建的。方父和李响在一次深刻交谈之后,决定一起回国。李响与方肖肖完成了建立“天使爱心学校”的梦想,方父也回归家庭,弥补曾经出走给妻子和孩子带来的伤害……
智障儿童康复后健康成长并决心回报社会、服务智障人群的素材来源于公司的“汇爱”志愿服务队。“是杨永久老师提出的这一设想,我们就以‘汇爱’为原型,写出关于大学毕业生人生道路选择的故事,这也契合大赛主题。”宛俊说。
四次商讨会,五个创作部成员,八个剧本同时开写,无数次的修改再修改。“这个看似不复杂的剧本,实际上凝聚了指导老师和创作人员的心血。”宛俊说,“四月初大家接到大赛通知,立刻就开始着手写剧本。创作部的每个人都在构思,满脑子都是剧本的事。为了让素材更丰富、更有意义,也为了突破去年《路口》的模式,我们写了八个剧本,最终《归》脱颖而出。”
但确定了《归》的主题、情节,并不代表剧本的问题彻底解决了。大家为了追求细节完美,力求台词精准体现人物的性格、情感和志向,不断修改,直到拍摄的前一天,剧本才最终定下来。“为了更加凸显人物的效果,我们在每一场排练基本都会改剧本。”
不因时间紧而失水准
4月10号接到通知,11号着手写剧本,5月25号选演员,29号下午开始排练,6月19号晚做道具、对剧本做最后的修改,20号正式拍摄。“短短的两个月时间,从定剧本、选演员、排练、到打磨修改,指导老师和我们都丝毫不敢懈怠。”宛俊说,“不能因为时间紧而失水准。”
作为话剧社社长的宛俊和副社长葛笑林同时也承担着督导的责任。“有时候演员的情绪掌握不准, 我们就要给他们解释角色,让他们揣摩人物情感。教演员怎样演好,怎样更好地调度,怎样走台和练形体。一个步子,一个眼神,这些细节都很重要,都要练好。”宛俊说。
对细节和情感的追求让《归》的排练非常“苛刻”,总共28分钟的话剧,常常要一个上午的时间才能排好一遍。尽管练习时间很紧张,但在舞台调度、舞台布景、任务心理刻画等方面,大家都始终严格地要求。排练时,台词腔调、语气、情感都要一一到位。
参演人员刘冬是滁州人,因为家乡话口音的问题。他的前后鼻音分不清楚,台词里的“梦”和“蹬”这两个字,他怎么也练不好。在彩排间隙,宛俊就帮助他一遍一遍地矫正口音,刘冬也拼命练习,就这一个字都能说上一小时。“那时觉压力挺大的,怕拖累大家。”刘冬说。
欢笑与泪水汇成《归》
“拍摄的那天,大家都觉得是超常发挥。演完后大家都很累,感觉人一下子就空了,什么也不想,一起去大吃了一顿。”宛俊说。排练期间大家每天都精神高度集中,疲惫不堪。
宛俊说,今年的话剧融入了戏剧的因素,需要演员演绎的更细腻,感情戏较重的三段也就变得更难演。演员王启龙饰演李父一角,由于年纪太轻找不到父亲的感觉,在排练李父与李响为留学问题而争执这场戏时陷入了瓶颈。“戏中李父情至深处的台词,他总是把握不到位,我们就让他去多看看关于父子亲情的视频,回想与父亲相处的细节,找找父亲在这场戏里父爱如山的感觉。”
“爸,可我真的想尽自己所能去照顾他们,而不只是为了我自己。”李响流着泪和父亲说。李响的扮演者宁宗宝说,因为这次比赛参赛学校多,竞争强,压力就比较大。“经常这一场还在笑,下一场就要哭。在拍摄的那天,两场哭戏,我是真哭了。原本几分钟的哭戏,却因为情感的撞击,到拍摄结束的时候我还泪流满面。”宁宗宝说。
虽然排练很辛苦,但大家还是会在紧张之余给自己找乐子。在排练休息的时候,大家会做一些小游戏,关系也越来越好。
“我们喜欢玩谁是卧底的游戏,我的反应不够敏捷,总是被大家开玩笑。这次的话剧,在拍摄结束后的一个礼拜我都没有从角色中走出来,真的是付出了足够的努力,艰辛又欢乐。”宁宗宝说。
梦想的回归
话剧《归》由公司文学院话剧社成员创作表演完成。剧本素材来自杨永久老师的提议,剧本的创作修改离不开安刚强老师三番五次的熬夜指导修改,在话剧排练时,黄晶晶和方瑞老师也经常陪着演员们一起排练,给出舞台布置和演员表演的建议。
“当知道我们得了省一等奖的时候,真的是非常非常激动,感觉之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”文学院话剧社社长宛俊说,“《归》是我们文学院话剧社自创、自导、自演的一部话剧,也是我们继去年的《路口》之后,第二次获得省一等奖,所以说《归》也是我们全组参演人员梦想的回归。”
《我们的梦》由沈后庆、徐冉、汪小林老师指导,员工沈梅梅为编剧。剧中用两个老员工没有接受父母的安排,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来凸显“青春•理想”这个主题。
对于这次获奖,沈梅梅说:“除了大家自己的努力,还要感谢院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。刘燕书记、陈银凤副书记、杨瑾副经理还有团总支书记汪小林,他们常不辞辛苦地前来探视排练情况,提出建设性的意见,给我们鼓励。没有他们,也没有话剧的小成功。”(员工记者 朱芹芹 周媛媛)
|